雨天蜷在沙发上啃薯片时,我们总需要点热闹。三人室内游戏排行榜这个概念突然蹦出来,是因为上周和室友尝试用扫把打迷你高尔夫,结果打翻了泡面桶。
游戏的精髓从来不在道具多高级,而在于谁笑得最大声 。这份榜单里有些名字耳熟能详,有些可能陌生得让人想挠头,但它们都经得起三个人的笑声检验。

默契类:考验脑电波同频程度
1.传画游戏从第一人看到词语开始,到第三人画完鬼画符,中间产生的误解能编成段子集。我们见过"冲浪"变成"刷""舞者"成"着火的长颈鹿"2.二十个问题用是或否来猜对方想的物件,经常在第十五问时发现有人违规想了活物。最惨烈记录是有人猜"我前任的心"全场沉默三分钟。
3.限时造句每人写主语谓语宾语然后随机组合,产生过"秦始皇在微波炉里跳广场舞"世纪名句。玩这个游戏后,我们给语文老师发了道歉短信。
肢体类:消耗卡路里的好借口
1.气球排球用晾衣绳当网,三局下来累得像跑完马拉松。关键是不能让气球落地,有次为了救球有人把茶几上的花瓶扫进了鱼缸。
2.盲人雕塑家蒙眼捏橡皮泥,成品经常像被车轧过的外星生物。某次捏"自由女神像"出来个挥舞香蕉的八爪鱼。
3.枕头平衡木把两个枕头叠放当独木桥,掉下来要回答真心话。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了有人小学还在尿床,有人暗恋小区门口卖煎饼的大叔。
策略类:表面平静底下暗潮汹涌
1.三国杀精简版三人局反而更考验演技,内奸跳忠臣的戏码每次都能演出新花样。有次反贼赢太快,忠臣气得把身份牌吞了。
2.卡坦岛抢资源时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。玩到后来发展出潜规则:谁先喊""就能免交一粒麦子。
3.德国心脏病按铃环节永远有人手掌拍肿。最离谱的是有回空调水滴在铃铛上,三个人同时扑过去撞翻了茶几。
怀旧类:年龄暴露时刻
1.跳房子用胶带在地上贴格子,成年人玩起来骨盆都要移位。上次楼下大爷上来投诉,加入我们后扭伤了腰。
2.翻花绳三人版能把毛线翻成现代艺术,有次解不开直接剪断,发现是某人偷偷打了死结。
3.拍洋画现在改用外卖优惠卡,拍得手掌通红时,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小卖部门口的夕阳。
创新类:脑洞大开产物
1.冰箱食材桌游把西兰花当军队,鸡蛋做城堡。那晚我们炒了盘带着杀气的宫保鸡丁。
2.综艺模仿秀重演经典片段,有人把《歌手》唱成《跳大神》,评委席的拖把都被笑倒了。
3.方言传话从东北话传到广东话再传回普通话,"我想吃饭"变成"母鸡下蛋"。
电子类:手机电脑齐上阵
1.胡闹厨房三人联机时锅着火是常态,经常出现"你去切菜"我在灭火"谁把鱼扔我头上"混乱对话。
2.人类一败涂地软趴趴的角色让简单关卡变噩梦,有次三人卡在门口半小时,发现是有人一直按着倒退键。
3.你画我猜电子版识别灵魂画作时,系统把""成"抑郁症"某种程度上也算人工智能觉醒。
那些被我们玩坏的规则书,掉漆的游戏道具,以及录像里笑到模糊的镜头,都在证明 三人游戏最珍贵的战利品从来不是胜负 。当雨滴还在敲打窗户,薯片渣卡在沙发缝里,我们早已忘记最初是为了打发时间。有些游戏会过时,但三个脑袋凑在一起发明的愚蠢快乐,永远在更新版本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