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每年翻看世界游戏行业排行榜的时候了。这份榜单总是让人又爱又恨,有些游戏稳坐钓鱼台,有些却像流星一样划过。今年榜单上那些熟悉的面孔和新晋黑马,让我们忍不住想聊聊它们背后的故事。
游戏行业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,但总有些东西能穿越时间。

老牌巨头的守与变
1.任天堂依然靠着那几个经典角色吃饭,马里奥和塞尔达的故事讲了三十多年,但每次新作都能玩出点花样。Switch的硬件确实老了,可人家就是有办法让玩家心甘情愿掏钱。
2.索尼的第一方工作室像开了挂,画面和叙事已经摸到了天花板。不过也有人抱怨他们的游戏越来越像互动电影,玩起来少了点乐趣。
3.微软这三年疯狂收购工作室,现在手里攥着二十多个开发团队。游戏订阅制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,只是不知道这种烧钱模式能撑多久。
手机游戏的逆袭之路
1.米哈游的《原神》还在全球疯狂捞金,每个版本更新都能掀起讨论热潮。二次元画风加开放世界的组合,意外地戳中了东西方玩家的共同喜好。
2.腾讯的《王者荣耀》国际版在东南亚杀疯了,简单易上手的玩法配上当地文化元素,这招确实高明。只是国内版号寒冬让他们不得不把重心转向海外。
3.莉莉丝的《剑与远征2》突然杀进榜单前二十,放置类游戏能做到这个程度也是没谁了。自动战斗加轻度社交的设定,精准击中了上班族的需求。
独立游戏的闪光时刻
1.《星露谷物语》的精神续作《HauntedChocolatier》还没正式发售,光是预告片就冲上期待榜第一。像素风农场模拟游戏这个细分领域,居然能养活这么多开发者。
2.瑞典小团队做的《Viewfinder》用空间错位玩法惊艳了整个游戏圈。创意这东西真的不讲道理,三个人做的游戏能吊打大厂年货。
3.国产独立游戏《暖雪》的DLC卖得比本体还火,肉鸽玩法加中国风美术的组合越来越成熟。Steam评论区那些老外喊着要中文配音的样子特别有趣。
技术变革带来的阵痛
虚幻5引擎普及后,游戏开发成本水涨船高。中小团队要么选择 stylized(风格化)美术路线,要么只能去卷玩法创新。光追技术确实让画面更真实了,但显卡价格也跟着一起放飞自我。云游戏喊了这么多年,实际体验还是差强人意,地铁上玩注定是场灾难。
最能说明问题的是,现在卖得最好的游戏往往不是画面最炫的。
《我的世界》那种方块人至今还在畅销榜上,而某些号称电影级画面的作品发售后就无人问津。玩法创意的贫瘠正在成为行业通病,太多工作室在重复同样的开放世界公式。
VR领域Oculus依然一家独大,但设备佩戴舒适度问题迟迟没解决。元宇宙概念凉透之后,相关游戏投资明显降温。反倒是AR游戏因为手机硬件进步有了新机会,下一代iPhone的激光雷达可能会带来惊喜。
今年最意外的趋势是复古风回潮,GBA画质的新游戏在Kickstarter上众筹成功率超高。年轻玩家似乎对老式像素情有独钟,这波情怀红利吃得理直气壮。某些大厂已经悄悄重启了经典IP重制计划,冷饭能不能炒香还得看诚意。
游戏行业正在经历微妙的转型期。硬件性能提升带来的边际效益递减,让开发者不得不重新思考方向。榜单上那些常青树告诉我们,好玩的本质从来与技术无关。或许明年这个时候,我们会看到更多勇敢的尝试和意外的黑马。毕竟在这个行业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