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钱数到手抽筋这种事,在游戏行业早就不是新鲜事了。当我们翻看2025年最新出炉的全世界游戏吸金排行榜时,那些天文数字还是会让人倒吸一口凉气。从手游到主机,从免费玩到氪金(指游戏内付费)大户,这份榜单藏着太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。

移动端的印钞机
1.
王者荣耀 依旧稳坐钓鱼台,皮肤(角色外观装饰)销量堪比奢侈品,春节限定款能让服务器卡爆。腾讯的财报里永远有它浓墨重彩的一笔,东南亚玩家现在也为它疯狂。
2.
原神 用四年时间证明了开放世界(自由探索的地图)的赚钱潜力。新角色上线那天的流水曲线,比过山车还刺激。有意思的是,欧美玩家在这游戏里的氪金力度快追上国内了。
3.
Royal Match 这种消除类游戏闷声发大财,中年人充值起来比年轻人还凶。开发商靠着精细到可怕的付费点设计,把三消做成了印钞流水线。
主机游戏的钞能力
1.
GTA6 虽然刚发售半年,线上模式(多人联网玩法)的鲨鱼卡(游戏内货币包)已经卖到脱销。R星把抢劫银行做成了最赚钱的生意,玩家们还抢着给他们送钱。
2.
使命召唤 年货系列出新作就像印新钞,战斗通行证(赛季付费奖励系统)让玩家每个季度都乖乖续费。枪械皮肤能卖出现实中真枪的价格,这生意经念得让人服气。
3.
霍格沃茨遗产2 证明了IP的力量有多可怕。巫师们买魔杖皮肤的劲头,比当年追小说时还狂热。华纳兄弟数钱时大概会念阿瓦达索命咒(小说中的杀戮咒)来冷静一下。
让人意外的黑马
1.
幻兽帕鲁 这种缝合怪(融合多种玩法元素)游戏,靠着主播带货突然爆红。养成对战加建造,每种玩法都埋着付费点,玩家却痛并快乐着。
2.
绝区零 用潮到出水的美术风格打开钱包。角色抽卡概率再低也挡不住厨力(玩家对角色的狂热喜爱)爆发,周边销量比游戏内购还夸张。
3.
Dragonheir 把欧美奇幻做成了自动战斗手游,老外们为精灵女王氪金的场面,活脱脱是西方版《恋与制作人》。
榜单背后的门道
数据不会说谎,但会隐藏真相 。这些游戏能上榜不只是因为好玩,更多是摸透了人性弱点。限时活动制造焦虑,社交排名激发攀比,概率抽卡唤醒赌性——每个设计都在精准收割。
有些游戏像精心调制的鸡尾酒,初尝免费让人放下戒备,等上瘾后才发现早已掉入付费深坑。另一些则像高级会员制俱乐部,进去就要买门票,但里面每项服务都标着天价。
这份榜单也在悄悄改变。五年前全是重度氪金手游,现在能看到更多买断制(一次性付费)主机游戏的身影。玩家开始挑剔了,厂商也得跟着进化,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从像素游戏时代到现在的8K画质,游戏业赚钱的方式越来越花哨。但核心始终没变——让人快乐,然后为快乐买单。下次打开游戏前,或许该先看看钱包能不能跟上这份快乐。
